冯小刚执导、黄轩主演同名电影《芳华》原著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部队文工团,以女兵萧穗子的视角,围绕男兵刘峰因“触摸事件”被处分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展开,讲述了事件发生后刘峰和四个女兵不同的命运走向。刘峰被下放伐木连;后来上了战场,成了战斗英雄,失去了右臂;退伍后生活落魄,最后患癌症去世。何小曼一直受众人排挤,后来被处理到战地医院,成了模范人物,却患上了精神分裂;甚至是“我”(萧穗子),也因写情书被揭发后遭排挤;包括林丁丁和郝淑雯,其命运也不无残酷之处。小说中的这些人物,没有谁有真正幸福的结局,没有谁是真正的成功者。这种幻灭,仿佛一切都起源于那场芳华之年里的背叛,“我们当时怎么那么爱背叛别人?怎么不觉得背叛无耻,反而觉得正义?”小说里的精神自省时时涌现,反思了时代和人性。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经典书评心得感悟 第(1)篇
看到《芳华》这两个字,我就预感,不好了,我冷漠的严歌苓可能要变了……
果然,读下来,曾经平铺直叙的表达,直击心理防线的描写,通通变成了一个老年人追忆似水年华的温情叙述!这,对于我这个偏执地偏爱她冰冷文字的我,太打击了!这就是我少给一星的原因!哼╭(╯^╰)╮
从《穗子》变成《芳华》,人物都换了个名字,池学春变成刘峰,黄小玫变成何小曼(听说电影版还改成何小萍),高爱渝变成郝淑雯,邵冬骏变成少俊,唯有穗子还是穗子……
说是《灰舞鞋》的后传,其实是《耗子》的后传吧。同样都是“犯错误”、被批判、被孤立,但《灰舞鞋》是穗子的破碎得可怜的青春,《芳华》的女主是卑微到尘埃耗子黄小玫,也就是何小曼……我没看过《你触摸了我》,看了《穗子》。这里的人物,在那里都找得到原来的名字原来的故事……那里的故事,更冰冷…
她严歌苓可喜欢干这样的事了,就是改个名字,把原来的故事写得再详细些,就又出一本了。这《耗子》变成了《芳华》,《老囚》变成了《陆犯焉识》……好像,她原先写的不是定稿,而是草稿,留待后续有空有心情再写,而你们,就先凑合看着吧……
说回小说 :
1、在《穗子》里看到的何小曼的结局,到她疯了就戛然而止,她严歌苓的小说,都喜欢戛然而止的写结局。我以为,何小曼(黄小玫)这辈子就完了,在快享受荣誉与爱情的一刻,却以悲剧了此一生,还好《芳华》给了她一个还算可以的结局……能陪着他走过一生,她也满足了……
2、妈蛋!小说改了真的好多!
严歌苓,你别以为你你在这书里说了一句“谁让我有个健忘的头”我就答应你改改改了啊!我不依!我不依!我不依!
哼╭(╯^╰)╮好任性的呢!
3、【关于对与错】
很多人,会责怪那个特殊年代里人们的选择,为什么会那么无情无义、背信弃义,以举报朋友、队友,甚至亲人为正义?为什么公开斥责别人侮辱别人都不觉得害臊,反倒以此为乐?以公开读别人的情书为乐?为什么何小曼的母亲那么自私,打着爱她的名号却不干爱她的事?
可是,人本身就是脆弱的啊!人本身就是有兽性的一面啊!贪婪、自私、卑鄙、怯懦,都是一直以来被我们强制的教育文化压制了的一面劣根,它随时都会爆发,只待时机成熟……所以,才会显示出教育的可贵珍贵,这是一种抗争!
走过那那个特殊年代,人们做的选择,绝大多数都是无知或者无奈…
有些人,他们知道那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不这样做你可能同罪甚至灭顶之灾,自己和家人不可能顾全,查迟早也是查的到…
有些人,他们不知道那样做是不对的(教育荒废),可是你不那样做你也是异类,所以最终也是相同结果…
别跟我说,如果是你,你绝不屈服…
你不是那个年代经历过来的的人,你不懂那种做一件异样的行为可能意味着随时被判成“和国家对立”的痛苦和绝望……
《乌合之众》的心理,大致吧……
4、那个年代关于父母爱的表达
就像我们的父母这辈人一样,以为让你你吃饱穿暖就够了,他们在那个信息交流极度贫乏的年代里,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不知道怎么样,才是“最好的父母”或者“更好的父母”……她们的育儿经,也是祖传的“棒下出孝子”的传承,不像我们现在,上网冲浪一大堆的育儿知识心得共享……
你没经历过真正的饥饿和贫穷、自尊和直接阶级挂钩的时代,它们真的有力量把人变成兽,每个人都深处命运与时代交织的漩涡,身不由己……
我不是想为那个年代的人的劣行恶行开脱罪名,看过太多的伤痕文学作品,不是习以为常地认为这很正常,而是我渐渐也开始懂得他们的无奈,所以,在开口指责的时候,不要拿你现在所受教育、所处环境的标准就去给他们判了所有的罪……
我至今也觉得红卫兵的嚣张和乖戾不可饶恕,听闻红卫兵为当年所作所为道歉的新闻,我也会恨得咬牙切齿,可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她们也是被时代毁掉的一群人……没有健全的家,没有正常的社会,没有良好的教育,甚至,没有说话的自由……
走过那个年代的人,到了今天,终于悔悟、开明,可是,她们也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国家都在倡导的号令,她们服从遵守执行,怎么就变成这样……
指责她们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只有直面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者,更重要的原因,才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的根本。
5、【关于从众心理】
我真的很希望自己能有陈寅恪先生所说的“思想之独立,精神之自由”。不论我们到了哪个时代,人的社会性,让我们注定是群居动物,但身处人群之中,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每个动作,每个思考,都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不能因为别人都这样做,我就这样做,标准要有逻辑道义可言!
最后……对自己说,要尽可能地保全自己的选择和善良,在这个充满未知的未来世界里……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经典书评心得感悟 第(2)篇
电影芳华大热,在被改编电影洗脑前决定先看下严歌苓的原著小说。之前对这个女人不大了解,现在她的生平已被众人熟知,一个生活经历丰富又散发气质的女人。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从你的气质中体现出来。看过她的人生经历之后不难发现她的小说都在诉说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每写一次小说,她都要被重塑一遍,因为她会根据作品的需求去实地体验笔下小人物的生活环境、说话方式以及处事方式等。芳华,是一个人的芳华,一群人的芳华,也是那个年代的芳华。男主刘峰,名副其实的好人、雷锋,在那个宣扬学雷锋做好事的年代,这样的好人是被人敬仰、标榜的当做标兵的。但当你的好事做多了,大家的感恩之情也是会日益消退的,慢慢的就变成了理所当然。刘峰的好确实是渗到骨子里,溶于血肉中的。反观现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这种人少之又少,即便有,受惠的人也会心持怀疑的种子在想他帮助我企图是什么。可好人没好报,因为刘峰的一次情不自禁的触摸,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像他这样的先进分子原本在政治生涯中至少也应该顺风顺水能够得到提拔,但正因为是大家眼里的老好人,大家心里的模范典范,神一样存在的人物,突然走下神坛,变得跟大家一样了,也跟大家一样谈情说爱,有着青春情愫的悸动……依然清晰记得丁丁的那句“他怎么敢爱我?”为什么不敢,每个人都有追求别人的权利,为什么刘峰就没有这样的权利?就因为他是大家心目中的神?典范?他就跟大家不一样,就没有七情六欲?我当时真的被丁丁这句话震惊了,丁丁应该说不是被触摸“强暴”了,而是被刘峰爱她的念头“强暴”了。刘峰也是人,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很难掩饰内心深处疯狂滋长的那个叫“情”的东西。所以他抱了她,她害怕的喊了救命,于是乎他真的就从神坛上下来了,是被活生生硬拽下来的。触摸事件不断发酵,声讨刘峰罪行的人一个个站出来,当然包括那群受过刘峰恩惠的人,着实令人心寒。有句话说得还真对,好人不能做坏事,只要做了一件,之前做的所有好事都会被忘得一干二净。文工团战友们手持言语的匕首往被丁丁伤过的刘峰的心上狠狠捅下去,血肉模糊……刘峰一下子从活雷锋变成下放边境的伐木工,这落差着实有点大,仅仅因为一次小小的情难自己。接下来刘峰的生活看上去艰苦重重、孤独无措,战场上失去了一只手臂,贩卖盗版影碟,离婚,看大门等等,但刘峰还是刘峰,骨子里都是谦逊待人乐于助人的,生活的艰辛也没有改变他好人的模样,仍然一如既往的帮助他人……当然好人也是有好报的。陆小曼,五岁时爸爸的死带走了她最后一丝家的温暖,她当作拖油瓶随妈妈改嫁,她们母女寄人篱下,生活样样都要低人一等不敢以女主人小姐自居,在那个所谓的新家,她完全感受不到家的温暖,为了得到妈妈的关爱,想方设法生病,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点存在感,但这样的存在感随着弟弟妹妹的降临碎成了渣,再也拼不起来了。生父给妈妈买过一件红毛衣,妈妈承诺以后会给小曼穿,小曼等着等着,却等来了妹妹穿着那件红衣服开心的出现在她面前,生气、愤怒、心痛得无法呼吸,小曼将红毛衣拆成了线,染成了黑色,重新织了一件毛衣,穿在自己身上,暖暖的,笑靥如花,因为那是有关父亲的回忆,满满的都是爱。为了逃离那个冰冷的家,小曼来到了文工团,但因为身上的味道被搭档嫌弃,还有内衣事件,没有人愿意和她搭档排练,也就在那个时候,刘峰站出来了。他一双雄厚的大手轻轻顶在她的腰上,把她举了起来,跳起了舞,也正是因为刘峰的这一次触摸她找到了遗失已久的温暖。刘峰被下放的时候,只有她去送了他,收藏了他所有的雷锋荣誉徽章,那个时候她是开心的,因为以前的刘峰高高在上是活雷锋,神一般的存在,但现在他走下了神坛,被大家嫌弃,变得跟她一样了,小曼觉得两个人似乎处在同一高度,她能理解他。原文说“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刘峰的不嫌弃,造成了小曼一辈子的追随,陪着刘峰度过人生最后的日子,对于两个经历不幸伤横累累的人而言是幸福的。生于九零年代,我没有经历过小说中描绘的岁月,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去看那个年代人的芳华,一次触摸把刘峰从人间抛下地狱,而也正是一次触摸把小曼从地狱带到了人间,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芳华,独一无二的青春,经过岁月的洗礼,愿一路芬芳!小说是完整的,给了刘峰人生完整的句号,小曼送了他人生最后一程。但电影终究还是赢利性的,最后开放的结局让观众留有幻想,两个受尽艰辛的灵魂在生命的终点处互拥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