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师是枝裕和亲撰,经典代表影片《步履不停》原著,拿遍各大国际影展重要大奖。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已经是夏末的季节了,院子里的紫薇花开得璀璨,黄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飞舞着。横山良多与妻儿一同返回位于湘南海边的老家。久违的横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团聚。在沁凉的麦茶、红透的西瓜、母亲绝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妇罗,加上外卖的寿司和鳗鱼饭之间,闲散地度过看似平凡的一天。然而他们细细分享品尝着的,却是欢笑背后隐隐的哀伤,小心翼翼的对话又忍不住的争执中,不经意触动的回忆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
「步履不停」经典书评心得感悟 第(1)篇
是枝裕和的作品从来不简单,细腻含蓄中充满唯美的日本风情。
小说讲述了横山家的次子良多在兄长忌日和新婚妻子及继子回到久别的老家,与年迈的双亲一天的团聚故事。作者将横山一家的人生浓缩为一天的杯盏瓢盆,平淡如水却娓娓动人。
是枝裕和真的擅长写亲情,有缺憾不完美的亲情,他的作品看似寡淡、清白,不加任何修饰,正是这种自然、细腻的风格引领着我们走进良多的家庭,倾听着他们细致入微的内心吐露。当年这部画面唯美的同名电影斩获许多奖项,我似乎偏爱小说一些,小说比电影更宽广,更透彻,从而更能直击内心。
读此书,总让我想起《东京物语》,《东京物语》讲述的是父母的到访,《步履不停》则是儿女的归家,亲情是永远不变的主题。父亲的严肃寡言,母亲的勤劳唠叨,沁凉的大麦茶、红透的西瓜、母亲的拿手菜炸玉米天妇罗,庭院花草缤纷精致,阖家团圆的欢乐充满了这座日式小屋,这一幕幕场景释放着相聚的温馨和对大哥的怀念。这些林林总总的细节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读来亲切不陌生。
在这惬意的夏末,总有一只黄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飞舞,它是母亲心中挥之不去的思念。良多和母亲给大哥扫墓的路上看到一只黄色的蝴蝶,母亲说“只要纹白蝶能活过冬天,就会变成纹黄蝶……”良多知道母亲一定是把这只蝴蝶和大哥联系在一起了。那天晚上,一只蝴蝶飞进家里,停在纯平的遗照上,母亲相信它是从陵园一路跟过来的,追逐那只蝴蝶,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更让她相信那是儿子纯平……我们都听说过美好的传说,死去的人因为留恋,会化身成小动物与家人感应,就像我们中国梁祝中的“化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想要熬过冬天的那只蝴蝶,步履不停、努力生活的人都是来年飞舞的黄蝴蝶。
人生步履不停,幸有紫薇温情绽放。夏日的紫薇一直在后院温柔的盛开着,从不凋谢。孩子们轻抚着花的画面是那么纯净,摘回来的紫薇被安放在玻璃瓶里,在幽暗的夜里,散发出宁静的光,十五年来,庭院的紫薇繁盛有时,凋零有时,一家人的悲喜好似这花开花落,循环往复。
我们的生活一直步履不停,无时无刻不在与时光抽离,即使拼了命的怀念,忙不迭的追悔,终究还是慢了一拍。良多没想到这次团聚竟然是诀别,三年后,爸爸走了,他没有陪爸爸一起看场足球,母亲也离他而去了,他还没来得及实现让母亲坐上他的车去兜风的承诺。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话想对父母说的时候没有说,想做的事没有及时做,错过了,有时就是一辈子,岁月流转间无情地让我们忘记很多东西,学会爱是一门必修课。面对父母的衰老和离去,身为孩子的我们总是手足无措、后悔不已。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眼前的一切,尽可能的让所有相聚不只是简单的见面。
生活向前,步履不停。无论是快一拍慢一拍,我们都走不出这个充满亲情的家。就像书的封面,一条盛夏的蜿蜒小路,如同被油画的浓绿包裹着,路的尽头是父母的老宅,时光在这里安静绵长。春节就要到了,你一定踏上了归家之路,别忘了陪爸爸聊聊天,听听妈妈的唠叨,无论你身在何处,相信春节那几天的围炉团圆,永远是一年中最暖的日子。亲情不分国界,永远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感谢是枝裕和,提醒我们在还来得及的时候,能弥补未来的遗憾。
刚刚看到好友发的回家团圆感悟,非常应景,契合书评主题,与大家分享,最后顺祝书友们春节快乐,阖家幸福[玫瑰][太阳][爱心]
长途跋涉,终于回到老家,春节回家,对我来说是一次朝圣之旅,回家是为了梦回萦绕的乡情;回家是为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或许以后回家是为了落叶归根的归心。「步履不停」经典书评心得感悟 第(2)篇
很平淡的文字叙述了良多因为哥哥纯平的忌日回到父母家发生的事情,插叙着描写了父母之后的结局和故事,感觉全文都很平静没什么太大的起伏。
说起来是枝裕和的书总让我想吃东西。。之前小偷家族让我很想吃可乐饼和面筋,这次是玉米天妇罗 白玉团子和鳗鱼饭(∂ω∂)。
良多从小活在哥哥优秀的阴影之下,父母关系也不和谐,中年之后回忆起的童年似乎都是这些不愉快的事情。
我不喜欢被拿来跟大哥做比较,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虽然对我来说,他没得挑剔这点,就是我这弟弟对他唯一的挑剔。小孩很难照着父母的期待成长的。每个人都有一两个不愿意想起的童年回忆吧,就算是家人,也没有权力不经允许就打开人家的回忆来看。“我是说,不要拿别人的人生做比较……”我对着父亲的背影顶撞他,“他也是拼了命地在过活啊。人啊,哪能没有个不如意的时候?可是像爸这样子,用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说什么有用没用的……”一直把大哥挂在嘴边当作理想的标准,对于必须活在现实里的人来说是一种折磨。“关于偷摘玉米的事,说那句话的是我,不是大哥……”其实这句话是最让我难过的,父母把机灵的小事都安在了大哥身上,连这一点点也不愿意留给我。
我光应付自己的人生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哥哥因为救一个孩子溺死了,父母都恨那个被救起来的人,母亲带着报复性的让被救起的小孩每年来拜访,父亲一直贬低他。其实我虽然不希望身边的人会做奉献自己这种大无私的事情,可是既然他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回那个孩子的命,那爱他的人也只能去接受并且尊重他的选择,好好的去对待那个被救起来的孩子。
她把责任推给跟意外完全无关的大嫂,深深叹了一口气。我想如果不这么想,母亲大概没有办法继续过日子吧。对做父母的来说都一样。没有人可以恨的话,就只能自己承受痛苦了。就算我们让那孩子一年痛苦个一次,也不至于会遭天谴吧……她自己可能还没发现,她的悲伤已经随着时间发酵、腐烂,成了连亲人都无法认同的样貌。这本书里面描述了太多亲人之间的隔阂与芥蒂,但是这些事情的结果往往都是在血缘面前烟消云散,依然还会互相爱着互相温暖着。
步履不停像小船一样我摇荡着摇荡着
在你的怀抱里
全书最后有一种莫名的传承感。。这样别扭的家庭关系应该会一直延续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