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经典书评心得感悟(2)篇

时间:2019-08-08 18:48:05 人气: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作者:奥野宣之

对在漫长人生中读过的书而言,人类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读完每一本书后都有扎实的收获,就需要有技巧地写读书笔记,并养成长期的习惯。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创造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他倡导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学会摘抄,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的笔记需要反复重读才能凸显其价值。他还从自身经验出发,介绍了19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有效的小窍门。读书笔记会帮助我们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如果你也想见证这段神奇的转变,那就从现在开始,随时把笔记本带在身边吧。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经典书评心得感悟 第(1)篇

同一本小说,A看完了故事情节一笑而过,B看情节布局、人物刻画、叙事节奏看完去找作者的其他作品;同一段历史,A义愤填膺为什么人能这么坏,B从历史读到了必然,看到了现在和未来;同一本残局棋谱,A背住了残局在爱好者里面摆谱耍酷,B读到了落子和棋局的万千变化。同样一本书,不同的阅读方法,收获截然不同。

如果人一生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学海无涯而读的书却有数量限制,那么该怎么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运用书才能不辜负这短暂的人生呢?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或者怀着看一本书吸收70%远好于看10本书只各获取2%的信念,如果你和我一样,读书不辍可是总是在回忆图书时脑子一片混乱张口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么《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正是你所需要的。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告诉你如何用一本笔记来管理阅读生活,指导你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获取新知。

在整理术大放异彩的日本,作者奥野宣之作为“笔记本专家”,以独创的信息整理术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深受商务人士欢迎。如果不是奥野宣之,谁又能相信,动辄200元的手账本已成为流行趋势的今天,5块钱的笔记本就能让你实现对阅读生活的全面管理。

1、树立笔记管理读书生活的理念

有效地阅读一本书,包括选定一本有益而适合自己的书,理解、思考并消化书中内容,最后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进行运用。而用笔记来管理这个过程,就是将与选书相关的随想笔记、选定想读的书而形成的购书清单、报纸杂志上的书评和相关报道制成的剪报、以及读书时记录的读书笔记等,不论工作还是娱乐,与读书紧密联系的体验统统记录收纳到一个笔记本里。

(1)读书过程结构化

奥野宣之将读书过程分为5个步骤,分别为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选书阶段进行收集信息、形成购书清单;购书阶段按照购书清单购买,目标明确;读书阶段带着笔记法理念进行阅读、提炼要点;记录阶段将读书笔记实体化;活用阶段通过回顾重读读书笔记,得到提高。

相较于普通读书法,笔记读书法的优点很明显,目的性贯穿选书、买书和读书的整个过程,将读书内容实体化加深印象,便于日后回顾产生新的火花。

(2)笔记本一元化

顾名思义,就是将以上这些信息不做加工统统放进一个笔记本里,不需要分区分类,不需要誊写,只用日期做以标记。

把这样的笔记本想象成你的钱包,因为经常出差而出现的收据、饭票、各国货币、发票等等,如果用不同的钱包分类装起来,会不会没有放进对的钱包,会不会因为找不到对应的钱包而落在一边,到需要找出来的时候就要挨个钱包翻。如果像大多人那样将所有的票据都放进一个钱包里,哪怕时间仓促没有整理,你也能确信它就躺在钱包某个角落里,一旦需要可以马上找到。

同理,用同一本笔记本记录所有信息,不仅方便携带不会遗漏,更因为记录轻松有利于长期坚持。只要坚持下去,积累出一座宝藏,还怕里面的财宝跑掉吗?

2、拟定购书清单

购书体验和买衣服并没有什么两样,书店里色彩绚丽的布置、大幅的海报、入口显眼的畅销书榜,无不是广告学对人性的洞悉,引诱人们冲动消费。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进书店只为了买一本单词书,然后比较了一溜单词书后觉得配一本语法书比较靠谱,从语法书柜台会跳到工具书,然后是英文旅行风光,然后是文化介绍,脑洞大开最后拎了一箱书回家。

为了谨记目的,防止意识流式的买书,应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列出真正需要的购书清单。

然后将清单通过便利贴夹入笔记本中,定期更新。隔一段时间就能带着购书清单进书店扫货啦。

3、记笔记吸收精神食粮

记笔记是笔记法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有没有抓住书中的精华,决定了对这本书的吸收效率。试问,一本在笔记中只体现了皮毛的书,就算百分之百被吸收,书中的骨血不也白白被浪费了吗。

关于记笔记方法的书籍有很多,各位大师有自己的看家本领,每个写笔记的人也有使起来得心应手的个人秘技。就笔记这件事来说,只有适合,没有绝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进化。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推荐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即评论+摘抄相组合的方式,将读书过程中的感触实时记录下来。

读书的过程中怀有要输出的目的,通过“通读—重读—标记”,一边自由调节读书节奏,一边确认重点。在摘抄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在评论中记录感受、体会和收获,甚至有时候是联想和扩展。

4、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把书读薄,把书读厚”。记笔记的过程,就是提炼一本书的过程,而重读笔记,除了记忆吸收,更是一次升华,帮助自己激发新的火花,促进原创文章或思想的输出,也是把书再读厚的过程,也是赋予一本书你自己的生命的过程。

(1)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

量化重读频率,设定固定场景和固定时间,养成重读笔记的好习惯。

(2)重读中补充学习

在重读中,以成长的视角来看当初的笔记和想法,能够更加完善当初的体验;能通过输出表达,比如写博客,比如写书评,进一步促进对资料的理解和认识;更能因由表达的欲望促进对相关资料的积累,从而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3)读书笔记的整理

一旦积累出一摞笔记本,为了更方便重读和查找,笔记本的整理就要系统起来。

对一本笔记本,通过贴便利贴或在扉页添加目录建立索引,标注一本书对应的位置;对一些笔记本,通过书腰、票根对笔记本进行标记;对一摞笔记本,现代人可以将检索数字化,将笔记本编成序号、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甚至关键词来制作索引资料,让每一本书的笔记都能迅速定位。

5、技巧与工具

一旦接受了做笔记这个理念,剩下的就是熟能生巧和一些make an expert an expert的小技巧了。归根结底,就是将读书这件事情看作一件严肃的事情,准备一支想珍藏的钢笔,多读百科全书,将名著作为枕边书;但又不要把这件事看得过于神圣,大胆拆书、复印、去外封,不拘泥于新书,充分利用订阅和二手书,接受精简版用来逐步读懂艰深的书,接受有声学问,把书随身携带、放在手边、家里各个角落,让读书随时随地地发生。

奥野宣之在书的最后列上了自己喜欢用的26款实用文具,包括笔记本、各种笔、便利贴、刀、尺、胶水、书架、椅子、电子词典等,把书房变成爱书人、笔记人的天堂,让做笔记这件事事半功倍。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记得好,才能记得牢”。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首先抛出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的理念,主张采用一元化笔记读书法,记录随想,整理购书清单,收集剪报,做读书笔记,重读和活用笔记,帮助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你选择好而适合自己的书、进行有效阅读获取重点、整理并重构知识体系、重读并活用。

花5块钱买笔记本,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留有痕迹,真正变成你生活和成长的一部分。你有着《小王子》的脸孔,挣脱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少年时光,装着《瓦尔登湖》样的生活向往,走起路来带着《飘》的痕迹,想来就很美。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经典书评心得感悟 第(2)篇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命运,有人通过一本书,感受到爱与关注,从而走出封闭的自我,开启人生新的篇章;有人通过一本书,获得智慧的启迪,拥有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从此人生开挂,一路逆袭;有人通过一本书,邂逅有缘人,彼此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从此知己相伴,人生不再寂寞。

可也有很多人,选错了书,不但没有收获,反而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也有人读书总是记不住,本着开卷有益,边读边忘,效率极低;还有的人读书得到的只是僵化的理论知识,不会运用或不去运用。

读书没有效果,改变人生也无从谈起。

那怎样读书才有效?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记笔记!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这个看起来老土又低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读书的效率和效果,因为,它很实用!

奥野宣之正是因为坚持用笔记本记录读书和生活,从而引发热议和模仿,被称为“笔记本作家”,而他个人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颇受商务人士欢迎。

怎样通过记笔记来有效读书?奥野宣之认为,要完善读书流程,使读书流程结构化,并用笔记本管理好读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

那完整的读书流程包括哪些环节?《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出,完整的读书流程包括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环节。

达到有效读书,把书中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体验和财富的目的,你需要做到这三点:①从真实需要出发,掌握购书主动权;②遵循四个原则,高效记笔记;③重读笔记,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一、从真实需要出发,掌握购书主动权

读书不只是打开书本阅读文字的过程,读书活动应该是从需求和问题出发,到满足需求,解决问题的闭环。

所以,在选书、购书环节做到从真实需求出发,掌握购书主动权。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有目的地购书、读书。有了明确的目的,买书就能有的放矢,买我所想买,读书也能更快速、更高效。

要明确读书需求,就要从生活中广泛搜集信息。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要“在生活中竖起灵敏的天线”,像被动声呐一样,搜集一切你接收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视节目、广告、书报杂志、与他人的交流等途径,并把这些与读书相关的信息,不加分类,统统记下在笔记本里。如果是在书报杂志或书面广告上获得的书籍信息,也可以像做剪贴报一样,贴在笔记本上。

比如,你看了一档节目,节目中有人提到了经济方面的知识点或信息,你很感兴趣,可以记下关键词,以便寻找这方面的书籍,进行深入了解。

又或者,你想培养提升一项技能,可以先到网络上寻找相关书籍,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或是参考别人的评价,筛选出最合适、最有价值的书目,把书目列入购书清单。

购书清单就是一张表格,记录所有你感兴趣的书籍,包括书名、出版社、作者。为求效率,出版社等信息可以用首字母缩写法记录。同时,每过一段时间,都要给越来越长的购书清单瘦瘦身,将已经失去阅读兴趣和热情的书籍毫不留情地删除。

作者奥野宣之认为,除非是已知内容书或经典作品,去书店确认后再购买比较靠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你买到的是你需要的,且符合你阅读习惯或口味的好书。

二、遵循四个原则,高效记笔记

买了书,接下来就要读书、做笔记了。在这个一切讲求高效的社会,逐字逐句或长篇大段摘录的笔记方法是不切实际的。除非特别有必要,奥野宣之主张,一切以简便为宜。

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要不断思考斟酌,筛选出最有必要摘记的内容。就算到了记录阶段,也是能提炼的提炼,能浓缩的浓缩,能粘贴的粘贴,能复印的复印。

读完一本书,可以不必立即做笔记,放一段时间,等你经历了其他事情,输入了其他内容,产生了新的想法时,再回头去看书中标记的内容,摘记下此时你认为仍有必要摘记得部分。

经过这样反反复复阅读思考的过程,必然会比你过去读得更深入些。

对如何记笔记,奥野宣之提出了几点要求,遵循这些要求原则,不仅可以更高效地记笔记,也能更有效地用笔记管理你的读书生活。

第一,寻找最具代表性的语句。摘抄“让你心动的语句”,颠覆你观点的内容,以及“最能代表这读书体验的语句”。

第二,笔记一元化。把所有想记录的内容都记在一个笔记本上,包括读书笔记、日记、灵感、思考、生活工作记录等。方便查询,也易于激发创意。

第三,以能坚持下去为原则。读书积累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才能见效。摘记、评论、感想,只要切中你真实需要,哪怕只有一句话,坚持着下去都是有用的。

第四,葱鲔火锅式笔记。摘记下面附带评论,用不同的符号加以区分,可以成为日后写作提供直接素材。

三、重读笔记,活学活用

做好笔记,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重读,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体验和财富,并能在需要的时候,灵活地提取运用,才算是真正有效地读完一本书。

很显然,重读笔记要比重读一本书容易得多。读书笔记不仅为你提供写作的素材,也可以成为你组合创意的源泉。重读笔记,意味着你再次链接到书中内容和过去读书时的感想,并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思考、内化,从而产生更多想法。

奥野宣之认为,可以刻意培养重读的习惯,在独处时集中精力阅读,并安排在固定的场景和比较固定的时间,效果会更好。

当你参考笔记,怎样快速找到所需内容?为了方便查找笔记内容,奥野宣之也总结出了几个小tips,比如,给提取过的内容贴上标签,在笔记本外面贴上书签、书腰、电影票等作为标记,给每一本笔记制作目录等。

但当你拥有几十本甚至几百本笔记时,你还需要制作电子检索资料,将检索数字化,才能快去找到目标内容。这时,你需要将笔记本编号,并在索引表格里输入“笔记本编号”、“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六项信息,还可以根据笔记内容适当添加关键词,方便你查找某一领域的书的笔记。

通过这样记笔记,读书不再只是看字、读内容,而是一次又一次与书相遇后发生的故事,笔记本记载的,是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如同照片一样,慢慢印入脑海,融入生活。

《岛上书店》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旦一个人在乎一件事,就发现自己不得不开始在乎一切事。”

当你真正热爱读书时,你可以通过一本书撬动翻转你的生活。当下,可以从最简单的事儿做起,记一本独具个人特色的笔记,从一句话开始!